当前位置:
开发区李太屯社区党建引领构建 “五分钟应急服务圈”
时间:2025-05-12 17:59:10
字号: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应急管理是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防线。聊城市开发区东城街道李太屯社区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最小应急单元”建设为抓手,横向联动医院、公安、消防、特战救援队等专业力量,纵向构建“区级—街道—社区—网格—物业”五级应急体系,创新打造“五分钟应急服务圈”,实现了“小警情快速处置、大警情精准协同”的治理效能,为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李太屯经验”。

一、 党建引领:筑牢应急管理“红色堡垒”

社区党委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应急管理全过程,以组织体系建设为根基,构建上下贯通、多方协同的应急指挥网络。   

一是横向联动,构建“1+4+N”应急联盟。以社区党委为“轴心”,联合医院、公安、消防、特战救援队4支专业力量,发动商户、企业、学校等N个社会主体,组建“红色应急联盟”。每月开展“急救知识进小区”培训,累计培训居民1200余人次;与开发区特战救援队共建“社区救援站”,配置皮划艇、灭火器等装备,12名队员常态化驻点办公,确保5分钟内可携装备抵达各小区任一角落;同时定期开展地震逃生、高空救援、火灾逃生等模拟演练,提升极端灾害应对能力。2025年以来,各小区累计开展演练11次,协同处置李太屯小区着火事件1起,应急响应速度较以往提升40%。

二是纵向贯通,搭建五级应急组织架构。依托原有的“社区—片区—网格—微网格”治理体系,优化构建“区级—街道—社区—网格—物业”五级应急体系,在3个小区同步成立应急联络队,由小区党支部书记任队长,吸纳物业经理、党员楼长、志愿者等加入,明确“隐患排查、信息报送、初期处置、群众动员”四大职责,实现应急管理与基层党建“网格同频”。

三是党员带头,激活应急“红色细胞”。深化“党员亮身份、当先锋”活动,在应急联络队中设立“党员责任岗”,110名党员主动认领消防巡查、物资调配等岗位,佩戴党徽亮明职责。社区建立“党员应急积分制”,将参与演练、隐患排查等表现纳入积分管理,积分靠前的党员优先推荐为“社区应急之星”,激发党员参与热情。在2024年8月份的暴雨抢险中,党员应急小分队连夜排查积水点,带领群众疏通下水道12处,用实际行动彰显“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作用。

二、 精准赋能:锻造应急处置“尖兵队伍”

社区聚焦“小警情快处理、大警情会配合”目标,通过专业化培训、规范化管理,打造了一支“持证上岗”的应急社工队伍。

一是持证上岗,构建“三阶培训”体系。社区推行“基础培训—实操演练—考核认证”三阶培养模式。基础培训阶段,联合特战救援队开发“社区应急十二课”课程,涵盖消防器材使用、心肺复苏、灾害预警等20项基础技能;实操演练阶段,组织“红蓝对抗”实战演练,模拟灾害报警、火灾扑救、伤员转运等场景;考核认证阶段,联合特战救援队开展应急能力专项考核,通过者颁发《社区应急处置证》,持证上岗率达100%。目前,社区14名社工均能熟练操作灭火器、消防水带等设备,准确掌握“119报警五要素”:地址、火情、人数、通道、危险源,实现“小警情敢处理、能处理”。

二是网格定责,建立“三员联动”机制。在每个网格配备“应急网格员—物业安全员—微网格信息员”,形成“发现—报告—处置”闭环。应急网格员(社区社工)每日开展“网格巡查八必看”;物业安全员负责小区内消防设施巡检,每日在业主群发布“安全小贴士”;微网格信息员(单元长)发挥“人熟地熟”优势,重点关注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发现异常第一时间敲门预警。

三是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应急”场景。李太屯社区党委以“党建+科技”为引擎,联合爱心企业,启动“红色天眼”共建计划,在3个小区的充电桩集聚区、消防通道等关键消防点位安装共享摄像头,共享摄像头通过专属账号授权社区、特战救援队、物业安保室实时登录查看,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自共享摄像头投入使用以来,小区消防隐患主动发现率提升35%,智慧应急新图景让科技赋能成为守护社区安全的“隐形哨兵”。

三、 多元共治:织密应急防护“立体网络”

社区坚持“专业力量+群众参与”双轮驱动,通过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构建全民参与的应急管理共同体。

一是阵地共建,打造“5分钟应急服务圈”。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应急服务总站”,设置应急物资储备室,应急培训教室等功能区,储备灭火器、防汛沙袋、急救包等物资,面向居民24小时开放。在各小区建设“应急服务分站”,依托物业办公室设立微型消防站,配备消防服、破拆工具等装备,实现“一站多点、辐射全域”。 

二是全民参与,培育“应急自治”生态。开展“应急达人”评选活动,通过居民推荐、技能比拼,选出具备急救技能、热心公益的居民担任“社区应急志愿者”,组建“党员巡逻队”“商户联防队”等自治队伍,参与日常巡逻、隐患上报。在星河路商业街、李太屯金街推行“商户应急自治联盟”,由临街商铺组成“应急互助小组”,统一配备灭火器、灭火毯,签订《应急互助协议》,约定“一家有险、多家支援”。

三是机制创新,完善“防救结合”体系。建立“隐患排查周例会”制度,每周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物业、特战救援队、巡逻队、商铺业主代表召开隐患分析会,对共享摄像头发现的问题、居民上报的隐患进行“清单化”整改,实行“销号管理”。推行“应急演练情景化”模式,针对不同季节特点设计演练主题,春季防火灾、夏季防溺水、秋季防触电、冬季防燃气泄漏,邀请居民扮演“被困群众”、“伤员”等角色,增强实战代入感。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